请百度搜索合肥蓝化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找到我们!

新闻中心

常见问题

珠江25%断面水质受污染 需生态补偿机制

珠江25%断面水质受污染 需生态补偿机制

文字:[大][中][小] 2018-11-27     浏览次数:1987    
广州、深圳人均每天产生生活渣滓超1.3公斤,珠三角生活渣滓七成靠填埋;广东省70%水资源量为珠江流域上游来水,但珠江流域25%的断面水质受不同水平的污染……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广州召开期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政府结合主办的广东省党政指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昨日在广州举行,十余名院士现场为广东开展提意见倡议。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省长朱小丹列席座谈会并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在会上引见广东经济社会开展状况。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雄掌管座谈会。中国科协指导尚勇、王春法、沈爱民、吴海鹰列席会议。

  数月来,19位院士和专家分为23组,深化广东各有关部门、相关县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产业园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展开专题调研。会上,院士专家们与省指导面对面交流座谈,为广东创新驱动开展出谋划策。

  受省委书记胡春华拜托,朱小丹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各位院士专家表示欢送并致以崇高敬意。“面对面倾听院士专家的研讨成果,将为广东开展提供决策咨询,这将对我省施行创新驱动开展战略,加快经济开展转型晋级,起到促进作用。”朱小丹指出,各位院士的调研和发言视野宽广,站在全球视野审视广东开展的机遇和应战,协助跳出广东看广东,同时课题范畴涵盖了我省当前开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指导意义强。

  朱小丹表示,我省将系统梳理学习研讨本次年会成果,认真消化吸收院士意见倡议,将好的倡议充沛吸纳到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中,转化为我省创新驱动开展中的详细措施、政策和行动,并盘绕院士专家意见倡议,尽快合成制定落实计划,增强项目跟踪对接效劳,实在把各项成果应用转化好,努力获得最大效果。

  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

  珠三角要成为技术创新强吸收力之地

  针对广东省的开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座谈会上倡议,要把珠三角城市群办成技术创新强吸收力的中央。

  韩启德表示,广东机器多,制造业多,变革开放初期吸收了很多农民工来打工,往常则要把制造业和信息化、创新驱动分离,让技术创新成为吸收力,吸收来的就是科技人员和大学生。

  韩启德同时倡议,广东应重点开展科技效劳业,技术创新不一定都在广东,经过畅通中间渠道,全国的技术成果都能够来广东做买卖,争取研发成果在广东落地。他表示,珠三角开展科技效劳业,高端创新基地,将研发成果落地到欠兴旺地域,有助处理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区域开展不均衡的问题。

  院士发言

  陈勇:广州年产生600万吨生活渣滓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在座谈会上,就“广东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城乡矿山开展研讨”作发言。

  陈勇引见,省科协日前组织展开了“城乡矿山”开展研讨专题调研,调研统计出了全省及地域的各类废物消费量的根本状况。依据初步伐研,珠三角地域的广州、深圳人均生活渣滓产生量超越1.3kg/天,年产生总量分别超越600万吨和500万吨,而粤东西北地域人均产生量小于1kg/天;农林废物集中在粤东西北地域,建筑废物则在珠三角地域集中,广州建筑废物年产生量超越4000万吨。

  陈勇引见,依据初步伐研,珠三角地域生活渣滓的处置方式主要是填埋,占70%左右,其次是燃烧和堆肥;乡村地域的生活渣滓被随意弃置或简单燃烧状况严重;建筑渣滓大局部停止填埋,少量农林废物被综合应用,但田边燃烧现象屡禁不止;市政污泥少量停止资源化综合应用,但大量填埋或弃置。

  陈勇表示,开展“城乡矿山”能够处理城乡废物对大气、水、土壤的污染,使城乡废物成为宏大的能源库与资源库。他倡议,开展“城乡矿山”必需走综合应用的路,采取系统集成的技术,以进步废物再生应用综合效益,减少二次污染。同时树立“城乡矿山”开展产业园,将废物预处置、资源化循环应用、终处置系统以及相关环保产品和环境监测管理、投融资体系等集中于产业园内。侯立安:珠江流域25%断面水质受污染

  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在座谈会上就珠江流域生态环境跨界维护与污染管理开展战略提出倡议,他引见,广东省70%水资源量为珠江流域上游来水,上游供水水质对辖区社会经济开展和饮用水平安保证至关重要。

  侯立安引见,今年4月,中国环境学会结合省科协、省水利厅等部门,对珠江流域广州段和韩江流域停止重点调研。

  调研组发现,珠三角流域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部分污染严重。据统计,珠江流域目前约有25%的断面水质遭到不同水平污染,其中约有12%到达重度污染,在珠江流域片的各水资源二级区中,南北盘江水质最差,全年水质达一至三类的水功用区仅占46.5%,其次就是珠江三角洲,全年水质达一至三类的水功用区占58.2%。

  针对日前珠江爆出含抗生素,侯立安表示:“不只珠江流域有抗生素,其他流域也有,含量远超兴旺国度规范。”

  侯立安倡议,应该树立珠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上游水源地为维护生态环境修养水源停止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产生直接本钱,也限制了一些产业的开展,应该综合思索这些本钱肯定合理补偿形式。

  钟南山:科研经费和设备难以跨境运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针对粤港澳协作需求新的机制设计为主题发言,直言粤港澳科技协作面临制度性障碍。

  钟南山引见,目前在看待港澳科研机构和人员上,依然视为境外机构和人员。在申报科研项目上有严厉限制,经费运用有严厉规则,内地科研人员参与港澳两地共同研讨的项目,科研经费和人员出入境也遭到严厉限制。钟南山称,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讨院只能用工业用电,一个月电费支出10多万元。香港院校也不能在国内独立设立博士后工作站。

  同时,外汇管制过严,科研经费难以跨境运用。钟南山举例称,以香港在深圳设立教育和研讨机构为例,其经费原来能够驻内地机构办公经费名义从香港校本部转入,由于国度外汇管理政策收紧,就不能走此途径,而且不能承受境外拨款。当前只能以增加注册资金方式短期处理研讨院运营的费用。粤港两地赞助的结合研讨项目,内地的研讨经费只能限于内地运用,香港方面的经费也不能拿到内地运用。

  钟南山还以为,目前还存在关税征收不当,科研设备入境艰难。香港6所高校在深圳设立的研讨院被海关认定为境外法人事业单位。进口科研设备和实验用品时要征高额关税,也不能承受香港本部的设备捐赠,极大增加了香港驻深圳科研机构在采购设备上的本钱。

  另外,所得税双重交纳,招致科研人员积极性受挫。港澳科研人员承当国度严重科研项目,还必需在内地工作满183天,随后依照内地规范征收个人所得税,这意味着港澳专家要同时在港澳和内地交纳两次所得税。

  因而,钟南山倡议给予港澳科研机构和人员国民待遇,不应把港澳大学和科研机构视为境外机构。国度科技政策应向港澳掩盖。减少或者免征港澳科研设备关税和科研人员所得税,放宽科研人员、设备和实验用品的过境管理。倡议设立技术签证,放松科研经费的外汇管制,允许设立博士后工作站。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17719492087
浏览手机站